咨询热线:18203040640

首页 >> 心理科普 >>心理展示 >> 残障人士心理健康:关爱
心理科普

残障人士心理健康:关爱

文章内容

残障人士心理健康:关爱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爱。生活中常见的残障人士中,以盲人与肢残人的生活起居最为不方便,由于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其自卑心理时常作祟。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师张彭侧重这两类残障人士的生活护理及心理知识进行介绍,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盲人护理要点:帮助了解身处方位  
  盲人由于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行动往往会受到约束,因此要照顾好家中的盲人,帮助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身边事物的方位、特点很重要。比如与盲友一同吃饭时,要告诉他碗筷的位置;为盲友倒水盛汤时,应倒七分满,而且需注意温度不应过高;桌上或餐盘中有哪些菜肴要告知盲友。盲人日常经过的过道和楼梯要尽量避免堆放杂物;和盲友一起外出时,要主动介绍路况、景象,使盲友了解周围情况,走到转角狭窄处应放慢行走速度,落差特别高或路幅特别窄处应提醒盲友,并以盲友步幅作为引导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量勿让盲友独处。
  肢残者护理要点: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肢体残疾是指四肢器质性疾患和损伤引起的残疾。由于部分肢体丧失了功能,使得一些动作无法完成或单独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家人的照料显得尤为重要。家住市区园乐小区的孙女士的丈夫曾因一次车祸使一条腿失去了活动能力。通过对丈夫多年的护理,孙女士的经验日渐丰富。孙女士介绍,家有肢体残疾人士,在家装上要考虑周全,地板要选择防滑的,特别是卫生间,在一些必要的地方要安装一些扶手,方便其日常生活。
  肢体残疾人士的护理还有一个方面特别重要,就是对残存功能的康复训练。“记得丈夫刚残疾时,我看了大量关于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书。”孙女士说,饮食、排泄、清洁、穿衣、移动等是生活必要的基础训练动作,孙女士的丈夫先学会自己坐起,然后训练站立、原地移动重心、从轮椅至厕所等动作,从而提高和改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孙女士的丈夫已经能简单地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了。对此孙女士建议,肢残人士残疾后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针对日常生活或工作的需要来确定康复治疗的目的,避免残存功能退化,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康复训练兴趣和信心,提高康复训练的质量。
  心理护理要点:正视现状,树立勇气
  自卑和孤僻是残疾人共同面临的心理困扰,因为生理缺陷、受教育的限制、社会活动范围的局限等种种因素,除了影响生活质量外,残疾人还往往自暴自弃,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因此对残疾人来说,心理上的健康比身体上的康复更为重要。
  要从感情上对残疾人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正视自己身体的残缺,树立勇气,勇敢生活。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下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才可能最理想、有效。比如,残障人士虽然失去了部分器官的功能,但其他器官仍能较好地运动,通过训练后的敏感性和灵活性会远远优于常人,所以只要正视现实,勇敢生活,积极训练,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会在现实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空间,甚至可以打拼事业,成为强者。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师建议残疾人士还可以经常性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娱体育活动,如轮椅篮球、台球、网球、乒乓球、轮椅竞速、游泳等。文体活动的好处在于可提高运动功能和改善体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参加文体活动可以分散对自身残疾的注意,许多文体活动还可以和健全人一起进行,这对他们积极参与和重返社会也十分有利。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